《大话中国艺术史》:就着小酒慢慢品,老百姓也能看懂的艺术盛宴
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
燕晓:职业撰稿人
这是与您共读的第42本书。欢迎关注燕晓,一年完成52+本经典好书的阅读。
声音主播:秋枫
2008年8月8日,一场别开生面的奥运会开幕式让全世界震惊了:“哇喔,这真是太中国了!”
一幅精美的画卷缓缓打开,向世界诉说着这个文明古国数千年的历史,震撼的艺术效果看呆了全球几十亿人,张艺谋因此被封神,人们称他为“最懂中国浪漫”的总导演。
国外媒体赞叹道:“这场盛宴不仅是视觉上的美,更是古老的中国文化之美,尤其是在画卷上作画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。”
此后,凡是国家级大型活动的开幕式,都会指定张艺谋来担任总导演,每一场都“很中国”。
2022年,72岁的他又扛起了执导冬奥会开幕式的大旗,再一次赢得了满堂彩。
有人问,为什么总是张艺谋?
答案只有一个,无论任何时候,张艺谋都在用心向全世界述说着中国故事。
不管是他执导的电影还是开幕式,他一定会把中国元素镶嵌到内容当中,或写意,或禅意,或浓烈,或含蓄,他是最会用艺术来阐述中华文明的导演。
如果说,张艺谋是用中国艺术点亮了世界,把中华文化带到了一个新高度的话,那么,意公子便是用中国艺术点亮了生活,将中华文化变成了可以让老百姓喝着小酒慢慢品的下酒菜。
意公子,原电视台主持人,她创立了国内最大的互联网艺术社群,由她主讲的国内首档艺术类脱口秀《艺术很难吗》等一系列音视频节目在全网爆火,播放量超过了32个亿。
今天,她带着句句有梗的极简中国艺术史来了!
在《大话中国艺术史》里,我们可以看到150件中华艺术品,穿越回到10000年前,听她从原始社会开始,给我们娓娓道来各时期的艺术珍品背后的故事。
看完这些故事,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苏东坡《定风波》里的最后三句话,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五味杂陈的艺术人生吧。
1
竹杖芒鞋轻胜马,
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
●
魏晋南北朝时期,十六国混战、南北朝对峙,天下一片混乱。从公元189年东汉名存实亡开始到隋朝的统一,中间经历了400年的分裂。
此时的中国艺术就像个热血青年一样,愤慨激昂,意气风发,仿佛在高喊着: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”
这个时代涌现出了“竹林七贤”、王羲之、王献之、顾恺之等艺术代表人物,每一个都个性鲜明、孤傲高雅、才华横溢。
其中,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王羲之那篇冠绝千古的《兰亭集序》,后世称之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。
而这篇作品,无论是书法造诣还是文学内涵,都堪称一绝。
您可能不知道,这篇被历代帝王争相抢购收藏,被众多大书法家、大画家视为楷模标杆的作品,竟然只是王羲之一次饮酒后的“草稿”。
而这篇草稿的高度,王羲之自己都无法超越,就连上面的涂涂改改,都凝聚着诗人当时的情绪,变成了整篇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元素。
进入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后,书法不再只是一种单纯记录的书写方式,而是融入了情感变成了一件有灵魂的作品。
这篇作品中每一个字,每一个涂改,每一个符号,都是王羲之情绪的表达,既包含了此次聚会时愉悦的心情,又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。最后,他又感慨道,人生与宇宙相比,何其短暂,终将消亡。
整篇作品表达的意思只有“珍惜”二字,正因为世事无常,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快乐。
这不正是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吗?披着蓑衣,也能在风雨里处之泰然地过一辈子。
2
料峭春风吹酒醒,
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
●
细数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文人墨客,没有不爱喝酒的,有酒才有诗,有酒才有画,有酒才有书法,有酒才有豪放的人生。
人到中年,平日里自然不能再像青少年时期那样放任自如,但一旦有了酒这种媒介的催化,便又仿似少年郎一样激情澎湃。
酒,能让压抑许久的情绪从胸中转移于手中的毛笔,跃然于纸上,泼墨为山,挥毫为水,寄情于山水间,归隐于红尘中。
最喜爱酒后写诗的是李白,而最爱酒后写书法的是狂草超级大V——张旭和怀素,人称“张癫醉素”。
作者说,书法有五大字体,篆隶草行楷,这其中只有草书是真正写给情感的。
狂草更是如行云流水一般,这些线条犹如一个个生命的舞者,在为书写者表达着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。
或许我们看不懂写的是什么,但是,只要往这些狂草作品前面一站,便能立刻感受到作者的酣畅淋漓,感受到力透纸背的力量,感受到强烈的节奏韵律感。
被世人称为“张癫”的张旭,常在大醉之后手舞足蹈。不过,只要他一回到书桌前,就能立马提笔落墨,一挥而就。
表面上,张旭看起来十分的粗鲁,被人认为“疯疯癫癫”的。而实际上,他却非常细心,他认为生活皆是艺术,处处都可以触发灵感,偶尔有些收获,便会将之融入于自己的书法当中,将平淡的只言片语呈现出生命力。
他的传世精品《肚痛帖》写的居然是:“忽肚痛不可堪,不知是冷热所致,取服大黄汤,冷热俱有益,如何为计,非临床。”
你看,连肚子痛都能写出一篇流芳百世的作品,真正的艺术不仅来源于生活,更要融入于生活。
难怪当后人谈及唐代书法家时,对其他人均有些褒贬之词,唯有对张旭,都是赞叹之声。
唐代,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青壮年时期,成千上万幅旷世之作借着酒劲诞生了,细品品,还真有些微醺呢。
可是,那又何妨呢?“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”,反正一会儿,便会被春风吹醒,看看那山头边初晴的斜阳,生活依旧。
3
回首向来萧瑟处,
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
●
经历了无数战乱之后,中国终于迎来了解放,老百姓也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,但中国的艺术却仿佛从鼎盛时期开始步入暮年。
西方的思想和新式画风开始冲击中国的传统艺术,或许,这并非坏事,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,中华文化真正走出国门,被世界所认知。
当我们崇拜国外的艺术家时,西方的画家对中国艺术同样非常向往。
曾有人邀请毕加索访问中国,他坦率地说:“我不敢去你们中国,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。”
当张大千去拜访毕加索时,他曾捧出五大本画册得意地向张大千展现自己的佳作,上面全是他用毛笔模仿齐白石的笔意画的作品。
齐白石,无疑是近代中国艺术史上最璀璨的一颗明星,这颗明星大器晚成,直到56岁时才真正发现绘画的奥秘。
那天,他正和学生在聊天,不经意间,他看见地砖上有一个印子,非常像一只可爱的小鸟,于是就找来一张普通的纸,照着样子勾勒了下来。
他猛然意识到,原来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是“天然之趣”,于是,他将自己前50多年全部清零,告诉别人:“我的职业生涯现在才正式开始了。”
他打破了数千年中国画派总结的一些题材、制式、笔法的限制,开始创造性地开辟出一个平民化的审美路径。
同时,他彻底释放了自己的天性,什么白菜萝卜、水牛鸭子、鱼虾墨蟹都是他笔下的常客。
特别是齐白石画的虾,犹如鲜活了一样,在纸上灵动游曳,连抽象派大画家毕加索也自叹不如。他说齐白石的虾没有一点色彩,也没有一根线去画水,但是却使人看到了江河,嗅到了水的清香。
齐白石能够把虾画“活”,完全在于他放下了前半生模仿各种名家的技法,甚至想要成为他们的念头,他忽然发现,原来最美的艺术在生活里,最美的艺术家就是做自己。
“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”,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到今天,也该回头望一眼所走过来的各种风雨萧瑟,相信我们信步归去,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,都会是一番不一样的天地。
4
写在最后
●
艺术不仅仅是高山流水,也可以是人间烟火,从生活中进入,在艺术中升华。
感恩遇见意公子的《大话中国艺术史》,她让我真正“走进”了中国艺术,看此书时,有一种和老友喝酒交心的感觉,让人心生欢喜。
所有的相遇,都是上天早已定排好的,包括遇见一幅画、一幅字、一本书,一个人。
中华文化的种子深埋于每个炎黄子孙的内心,只需要一个机缘,它就会萌芽长大。
意公子将中国艺术史比作一个“人”,本书将这个“人”跌宕起伏的一生,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图片,呈现在读者面前。
让我们能够重新认识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,体会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,感受中国这片土地独有的艺术色彩。
现在,正是中国艺术“涅槃重生”的时候了,相信不久的将来,中华文化会在世界上大放异彩!
说明: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!
原创不易,转载请联系作者!
经典作品推荐阅读:
往期作品推荐阅读:
《蔡京沉浮》:在被唾弃千年的蔡京的身上,我却看到了最卑微的人性
公众号|燕晓悦品读书
头条号|燕晓悦品读书